中欧体育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出口增速创下近十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出现了从订单荒到爆单的罕见局面,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须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与忧患不容忽视。海运费用飙升、原材料价格大涨、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已经成为压迫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几座大山。如何利用好此轮高增长势头带来的各种机遇,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下我国重要的课题。本期新闻洞察聚焦进出口贸易增长,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0%,对我们影响特别大。”广东启梦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卡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公司主要向东南亚国家出口玩具,去年基数较低中欧体育,今年出口增长较大。但是,因为玩具所需要的原材料ABS塑料是从韩国进口的,今年以来价格大幅上涨,加上国际航运运力紧张,运费水涨船高,所以,虽然目前订单增加了,但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成本大幅上涨挤压了我们的利润空间,现阶段不能向客户提价,只能先扛着走一步看一步。”
而另一家外贸公司已经扛不住了选择提价,宁波一家汽配出口公司经理李霞对本报记者说:“今年以来,原材料涨价已经超过了20%,我们公司做轮毂出口,成本上升对产品销售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的对策只能向客户加价,但是加价幅度只能适当调整,不可能全部转嫁出去,毕竟也要考虑客户的实际销售情况,所以,利润肯定比过去低很多,如果接下去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的话,很多中小企业将举步维艰。”
除了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升级也导致中小外贸企业利润下降,李霞表示:“公司的主要市场在美国,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形势对我们很不利,虽然现在没有被加征关税,但是预期影响使我们流失了很多客户。”
来自市场的一线声音反映出真实现状——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高增长背后尚有隐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中欧体育,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须冷静看待。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8.5%、33.8%和22.7%,其中进出口、出口增速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当前因为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尤其在美国、欧盟,疫苗推进相对顺利,疫情有所缓解,所以,海外层面的需求对我们出口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从全球供给链看,中国的供应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尤其印度疫情恶化以后,本来西方国家一度希望把供应链转移到印度的想法也破灭了。相反,今年以来有很多订单从印度又转到了中国。“外需增加和订单转移双重因素的作用,从订单荒到爆单,使得我们今年前4个月出口增长确实非常亮眼。”竺彩华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认为,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超过预期,即便受到基数效应减弱的影响,增速并未较一季度放缓,反映了我国外贸“开门红”的持续性,也说明世界经济在持续复苏,国外需求缺口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一系列超常规的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例如减税降费、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为国内外贸企业降成本、防风险、抓订单、扩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如此快速的增长显然是一个短期现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全年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疫情不确定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国际环境复杂性等风险。企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海运的运价在高位徘徊,运力不足影响企业接单;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部分地区用工难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
竺彩华认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两方面:一是下半年疫情的进展,以及病毒变异情况,现在无法确定疫情会在什么时间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所以疫情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二是疫情影响下的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过程,会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推进,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我国进出口高增长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贸易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认为,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是我国进出口当前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全球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改变,如何处理全球市场变化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以及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寻求稳定发展,这都需要高超智慧。下一步,处理好各种贸易摩擦,以及为全球贸易建立稳定规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
金柏松告诉本报记者,2020年中国全球出口比重近15%,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美国。今年随着出口份额越来越大,可以预见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对此我们需要短期和长期结合,短期要反击,长期要转型。
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运行有利因素较多,但外部挑战也不少,外贸稳定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竺彩华认为,虽然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上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毕竟产业链供应链有一定的黏性,加上经过疫情考验,国内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所以,只要我国供应链稳得住,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或者世界工厂地位,在很长时间内还是可以保持的。在此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推进自贸区建设,构建双循环格局,从出口大国转向出口强国。
“如果一直不愁订单,利润很高的话,企业不会主动要想转型,只有利润不断受到挤压,才会积极寻求出路。”竺彩华说,下半年,从全球供应链来看,能够承接中国转移的,只有印度,但印度疫情目前尚无好转迹象,越南的容量也有限,承接得多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会上涨。所以,西方国家将会加快促进产业链重构和回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初步判断今年进出口增长趋势应是“前高后低”。
“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和消失,进出口同比增速会有所下降。”金柏松也认为是“前高后低”。伴随下半年疫情好转,全球需求的回暖有望拉动中国出口的因素逐渐从“份额替代”转向“总需求复苏”,特别是疫情压抑的投资需求释放,将促进中国的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
面对当前的几大压力,他建议企业该提价就提价,学会适应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在竞争中生存发展,这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徐洪才认为,美国正加快推动供应链与中国脱钩,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未来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和加剧。对此,我们要反制,虽然要付出代价,但不破不立,危中有机,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努力发掘新机遇。
我国外贸连续11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长态势延续。国家统计局5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1492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出口17128亿元,同比增长22.2%;进口14363亿元,同比增长32.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765亿元。
如何看待近期出口高速增长及未来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中欧体育,因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进度和经济回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形成了替代效应,因此出口逆势大增。我们要关注疫情影响因素,以平常心态看待近期出口高速增长。他判断,随着全球逐步度过疫情高峰,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中国出口增速和市场份额也会回归正常时期的水平。
外贸连续实现正增长,主要归结于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复工复产较快等因素。但是,从国际局势分析,疫情影响犹在。因此,从政府层面而言,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和一些好的举措还应持续实施。
刘英奎表示,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要继续落实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推出了“关贸E贷”等业务,经销商拿着出口报关单就可作为贷款依据;推出组合政策,助企业保订单;多地政府通过“云展示”“云洽谈”“云对接”等方式,打造集区域名牌推介、全球采购、线上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减少疫情对经销各环节的影响。
除了用好新业态、新模式,各级政府还陆续推出了一整套稳外贸的举措。比如,建立专门的协调机制,设立出口专班,统筹与出口有关的各项工作,从畅通销售、优化通关、信保支持等方面入手,助推外贸发展。在金融扶持方面,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到实施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在银行审贷效率上,一些地区充分发挥区块链“单据交叉核验”优势,从此前的3至7天提速至1天,极大提升了外贸企业融资便利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电商的普及,人们在疫情期间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进一步加深。刘英奎表示,疫情促进了网络社交,高科技网络社交产品广受市场欢迎。今后高科技电子产品可能会盛行,与服装、床上用品、消费电子、家庭办公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在2021年或将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将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分水岭。随着外贸订单的更加碎片化,小订单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传统的贸易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国外就业市场更加严峻,没钱的人会更多,低价商品可能更受欢迎。各国都会涌现出更多电商卖家,国外电商卖家应成为我们外贸企业更加关注的客户群。刘英奎建议,我国的外贸企业尤其是B2B类型的外贸企业,要对产品线重新调整,而且重新定位顾客群体。
虽然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外贸出口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受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刘英奎表示,外贸企业要关注需求旺盛增长迅速的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亚洲市场的贸易形势一直呈增长态势,且受疫情影响小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而言,亚洲市场更稳定。因此,他建议,我国外贸企业在做市场定位时,可优先考虑符合亚洲市场需求的产品。亚洲市场的产品需求特性主要为低价、实用、日常,例如服装、箱包、自行车等都是亚洲市场的需求重点。
“如今,短视频已成为新营销趋势,是外贸企业在出海中的流量新入口。尤其是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原本重要的线下展会获客渠道失效,短视频是线上营销里风头正劲的新机会。”刘英奎建议,外贸企业要积极运用外贸短视频宣传推广和跨境电商方式。
不少外贸企业表示,外贸订单需求增多,但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逐步降低。除了应对成本压力,外贸企业还应防范哪些风险?
刘英奎认为,一是规避汇率剧烈变动风险。面对人民币汇率快速大幅上涨,外贸企业可以与海外买家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产品定价调整条款中欧体育,从而将部分汇率波动压力转嫁到海外买家身上,规避汇率大幅波动给出口业务利润所带来的剧烈冲击。此外,外贸企业还可以降低美元结算比重,与海外买家签订基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结算的外贸合同,减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剧烈上下波动所造成的出口利润下滑压力中欧体育。
二是做好产品供应链管理。对成本、资源、进度等环节的严格把控;密切关注后续有关国家可能出台更严厉的管控措施来应对疫情,存在客户下单量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企业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是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去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阻隔甚至阻断了各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及交通运输,严重影响了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致使全球经贸发展出现断崖式下降。为应对疫情影响,一些贸易企业纷纷举办或参加视频会议、网络展示或线上洽谈等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外贸发展新模式,传统外贸企业应加快经营模式转型。
四是注意防范政治风险。疫情也加剧了地缘政治冲突,一些西方国家不仅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防疫举措及发展模式,反而借机组织联盟打压中国。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在正常的商业风险之外,还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政治风险。疫情加剧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荡,个别地区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国家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随意干预企业正常的贸易投资行为。因此,贸易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做好风险预案。
今年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近十年来罕见的高增长,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之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也须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与忧患不容忽视。
海运费用飙升、原材料价格大涨、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已经成为压迫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几座大山。虽然手中不缺订单,但也是喜忧参半,生产成本增加,运输通道不畅,开拓新市场遇阻,企业为此叫苦连天,步履维艰。
首先是海运费用飙升。自去年6月份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集中释放,从而导致运价上涨、集装箱紧张、港口拥堵、运输周期延长,以及印度疫情对供应链带来的新冲击,成为全球贸易面临的一大难题,未来供需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有外贸公司表示:“以往正常情况下,海运时间需要大约38天,连同报关等总费用大约1万元人民币。但海运费飙涨,我们一个小柜费用也翻了三四倍。不仅如此,现在从青岛港发的货柜,要在中国港口滞留一个月以上,即便计划不被延误,至少也需要70天才到波兰。”
二是原材料价格大涨。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供需紧张态势愈演愈烈,下游企业纷纷提价,有中小企业甚至面临关停风险。
困境之下,许多企业接单意愿明显降低,一些行业违约现象频发,也有的企业开始抱团取暖,共同提高议价权,还有些企业已经暂停生产。有企业表示:“我们去年8月接的订单,单价一年之内不能变,必须按时按质完成,所以出口业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企业表示:“目前所有原材料除价格高涨外还要求现金交付,而我们跟客户都是月结结算,造成企业极其困难,现已接单未交货的所有订单都无法继续生产和交货。”
三是人民币升值。五一过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即便在订单转移效应的带动下出口形势较好,部分出口企业也仍存在创收不盈利、甚至是赔钱赚吆喝的状况。
有企业表示:“时刻关注汇率波动的国外客户,很快就发来了压价的邮件,将价格一再压低。但如今的报价早已没有多少利润可言,经不起压价。”我国目前还是以中低档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价格竞争是最明显的因素,如果失去这一优势,中国商品的海外竞争力将会下降。
最后是贸易摩擦升级。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动力在逐渐衰减,疫情过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国家民粹主义势力抬头,采取极端的贸易保护措施,大国竞争摩擦呈现扩大趋势,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重大冲击。从近期中澳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事件可以预测,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的企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的执法焦点。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能够创下近十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实属不易。提出以上几点隐忧,并非要浇灭对中国外贸发展的信心和未来,只是不希望当前趋势仅是昙花一现。同时提醒我们,利用好此轮高增长势头带来的各种机遇,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下我国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