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9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下称《报告》),对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概况、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和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了回顾,并对国际收支主要项目进行了详细分析,还对下半年国际收支形势进行了展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这份长达47页中欧体育、2.2万字的报告,并分析总结了六大关键点。
《报告》指出,一方面,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处于相对高位,继续保持合理均衡格局。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1463 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1.7%,继续保持在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仍是主要的顺差项目,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比重上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以及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支撑货物贸易顺差保持在历年同期高位。
同时,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恢复,主要是国际旅行支出逐步向疫情前常态回归。2023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其中,旅行项目逆差814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为疫情前 2019年同期规模的七成,我国居民跨境旅行呈现稳定恢复态势。
另一方面,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稳。从境外资本流入情况看,上半年,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来华证券投资趋于稳定,由一季度净减持转为二季度净增持,其中股票项下净流入同比明显增加,债券项下逐步恢复净流入;外债余额保持相对平稳。从我国对外投资情况看,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对外证券投资逐步趋稳、增长放缓。
从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的主要渠道看,一是“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净流入资金 2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倍;二是非居民投资我国机构境外发行的股票形成净流入 21 亿美元,增长 27%;三是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投资我国境内债券市场净流入 15 亿美元。此外,境外机构卖出我 国债券以及债券到期赎回 3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中欧体育。
《报告》预计,下半年境外投资者将继续增配人民币资产。人民币资产具有良好的分散化投资价值,同时,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大、流动性高,可以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未来我国持续优化金融市场开放政策,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改善境外机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提升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报告》指出,2023 年上半年,我国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2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变动影响后,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进一步增长5.9%。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预测数据测算,2023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出较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报告》表示,202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1.5万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占比同比提升 3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8945亿美元,占 31%;国有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4785亿美元,占 16%。从进出口差额看,202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分别为 5426亿美元和687 亿美元,国有企业逆差2116亿美元。
此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合作紧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较快。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前两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的进出口规模分别为 4473亿和 3992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15%、14%,占比较2022年同期均稳中有升。同时,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化积极推进,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以人民币计价增长 9.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4%,同比提升2.4 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非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占比保持稳定。
展望下半年,《报告》预测,货物贸易将继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出口看,我国外贸韧性较强中欧体育,下半年出口有望得到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共同支撑。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贸易新业态发展,持续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未来新的贸易增长点将不断涌现,有助于稳定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而且从每年的外部需求以及库存调整变化规律看,下半年出口规模一般会季节性高于上半年。从进口看,国内经济回升有助于稳定进口需求,但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进口增速将总体以平稳为主。
《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4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额的比例为15%,同比略升1个百分点。从主要项目看,规模位居首位的运输服务进出口1285亿美元,同比下降21%;位居第二位的旅行服务进出口939 亿美元,增长63%,已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近七成;位居第三位的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781亿美元,增长9%。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服务贸易收支总量迅速增长,对外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著。在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丰富的数据资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活跃的创新企业等主体带动下,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13至2022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收支规模由1851亿美元增长至 335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8%,占服务贸易的比重由 34.4%上升至40.4%。特别是,我国电子商务等领域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由2013 年3.4%提升至2022年 5.1%。
此外,数字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稳外贸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赋能潜力,是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2013 至 2022 年,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年均增速分别为15.9%和11.4%,明显高于同期服务贸易4.9%和货物贸易4.8%的年均增长水平。
《报告》称,我国经济结构向内需为主转变,同时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长期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经常账户反映了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储蓄率高于投资率, 则经常账户通常为顺差,反之为逆差。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发展演变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结果和现实反映。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023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加,但我国储蓄率在全球仍然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经济结构依然是有助于经常账户保持合理顺差。
《报告》还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储蓄率呈现稳步下降态势。在此过程中,我国经常账户由高顺差趋向均衡,顺差规模与 GDP 比值由 2007 年 9.9%峰值逐步回落至 2011 年以来的 2%左右。未来,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同时,我国储蓄率在全球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国内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望维持合理规模的正向缺口,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
《报告》表示,我国全口径外债从2014年的 1.78 万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2.75万亿美元,年均增幅 6.4%,总体上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7%)和外贸年均增速(6.8%)相匹配。
据了解,受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影响,2022年我国外债出现小幅下降,2023年以来走势趋稳,截至 6月末, 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43万亿美元,与 2022年末水平基本相当。2017年以来,我国外债余额与 GDP 的比值稳定在14%-16%的水平,外债规模保持合理稳定,并且与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9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公布了2023年6月末中国外债数据。2023年二季度,我国外债规模有所下降,结构保持基本稳定。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338亿美元,较2023年3月末下降571亿美元,降幅2%。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占比44%,较2023年3月末下降1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占比44%,与2023年3月末持平。
王春英表示,外债规模下降主要受汇率折算因素影响。2023年二季度,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545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贡献度为95%。
王春英预计,未来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接近尾声,相关外溢影响将有所缓和。我国经济韧性强中欧体育、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内经济将持续恢复向好,外债规模继续保持稳定的基础依然牢固。
《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3.6%,对其他货币有升有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2.0%,从中长期趋势和多边汇率角度看,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9月20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应综合全面看待,更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邹澜还称,从宏观经济运行看,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贸易和投资。贸易和投资是多边的,涉及多个国家、多种货币中欧体育,因此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变动可以更全面地体现汇率对贸易投资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
《报告》还称,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保持平稳。2023 年6月末,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年期历史波动率分别为5.6%和 7.0%,隐含波动率分别为4.9%和6.2%,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中保持灵活弹性。上半年,境内外市场人民币价差收窄,期权风险逆转指标小幅波动,显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