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近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接受彭博社专访,回应了电动汽车调查、反补贴与反倾销、“去风险”等热点问题,干货不少。侠客岛对专访实录做了摘编,一起来看。
彭博社:中欧双方近期宣布发起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双方是否正走向贸易战?如何避免贸易战?
傅聪:贸易战并非中方所愿,但我们确实对欧盟采取的一些贸易措施高度关切。据我们统计,目前已有9类中国输欧产品受到欧方反补贴或反倾销调查,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电动汽车。据报道,欧方还考虑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生物柴油等产品采取类似措施。
中方反对上述举措,其本质是保护主义。我们注意到,欧方调查的很多对象都与可再生能源有关中欧体育。事实上,中欧企业在该领域建立了很多合作关系,还组建了合资企业。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伤及欧洲企业,甚至会破坏欧盟绿色转型努力,损人不利己。
西方媒体已有报道,敦促欧盟谨慎行事,呼吁其评估这些措施对欧盟绿色转型目标的影响。有消息称,欧洲的一个主要政党已提议放弃2035年停售内燃汽车的目标。如果欧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限制对华合作,必将对欧盟绿色转型努力产生负面影响。
我还要强调,中方希望通过友好方式解决问题中欧体育,贸易救济中欧体育、高关税乃至制裁只能是最后手段。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友好协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彭博社:电动汽车调查是大事。你认为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是善意、严肃的吗?如果欧方最终决定加征关税,中方会否采取反制措施?
傅聪:首先,一些欧盟成员国代表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调查是出于政治动机。我希望情况并非如此。坦率讲,欧盟有关调查程序也并非没有缺陷。启动类似调查通常需要盟内产业提出申请,但此次系欧盟委员会自主发起。其次,在立案前磋商上,欧方留给中方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第三,在抽样上,欧盟只选择了3家中国本土企业,故意排除了中国市场对欧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而这是一家美资在华企业;在对欧洲企业抽样时,也故意排除了产销量靠前的企业。这必然会扭曲调查结果,对中方很不公平,需要加以解决。
傅聪:没错。尽管欧方在程序上存在缺陷,我们仍在同欧方磋商。因为我们希望避免出现双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贸易措施的局面。
彭博社:我们注意到中方近期宣布对欧盟白兰地发起调查,这被广泛解读为一种回应和警告。你认为欧盟其他商品是否也面临类似调查风险,比如化妆品、奢侈品等?
傅聪:对白兰地调查是中国政府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欧盟对华白兰地出口大幅增长,且价格快速下降。这是中方启动调查的原因。欧方一直指责中国提供各类补贴。可事实上,从2020年到2022年,欧洲各行业总共接受3.8万亿欧元补贴。如果中国采取欧盟同样做法,很多产品都可以成为调查对象。
彭博社:你认为欧盟同中国一样也在进行补贴,所以欧盟以补贴为由限制对华贸易是双重标准吗?
傅聪:某种形式的补贴是常见做法。美国有《通胀削减法》,欧洲很多国家也实施补贴,或补给产业,或补给消费者,其目的都是为了刺激本国产业。因此指责中国补贴并不公平。
至于中国政府是否给予某些产业补贴,我愿再次以电动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政府只在研发阶段提供补贴,这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但在生产阶段,政府完全没有提供补贴。指责中国企业接受政府补贴,或暗示中国企业依靠政府补贴发展壮大中欧体育,是不公平的。中国车企特别是电动车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中国科学家、工程师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工人的辛勤高效工作,并不是因为政府补贴。
其次,有欧洲政治人物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称正是因为中国产能过剩和政府补贴,中国的廉价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泛滥”。我认为这种评价不公平。首先,中国电动汽车并不便宜。中国电动车企瞄准的是欧洲中高端市场,汽车价格也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级别汽车相当。说到“泛滥”,根据欧盟统计,中国对欧洲出口电动汽车仅占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8%。如果这也叫“泛滥”,那么如何看待在中国市场上占比超过20%的欧洲汽车?
傅聪:现在很难说哪辆车是哪里生产的,因为其零部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我要强调,刚才提到的8%和20%这两个数字是不同的。8%只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而20%则是欧洲汽车占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
产能过剩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大型企业在设计产能时不会只关注国内市场,而是放眼全球。再以德国汽车为例,去年德国生产了360多万辆汽车,其中280多万辆销往国外,但没有人说德国汽车产能过剩。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是不公平的。
彭博社:欧盟经常谈论“去风险”。当欧盟官员、欧洲领导人、美国领导人都使用同一措辞时,你有什么看法?
傅聪:“去风险”战略已经对中欧关系产生了阻碍。我们完全理解欧方加强经济安全的愿望,但问题是边界在哪里?如何平衡经济与安全?这是人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欧洲要想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拥有强大经济。而只有保持对外开放,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欧洲过去一直是全球化和自由经济的坚定倡导者,但坦率讲,如今欧方展现出的更多是内顾倾向和保护主义,这对欧盟并无好处。这就是我对“去风险”的看法。
彭博社:所以你认为这更像是一种不同的政治战略,而非基于保护供应链和经济的合法需要?
傅聪:我们理解保护经济安全的愿望,但要有明确界限。走得太远,只会反噬自身。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很成功,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要发展就必须开放中欧体育。闭关锁国、拒他人于门外,不可能“保护”自身经济,只会害了自己。欧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欧盟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投资审查工具,显示其似乎认为损害欧盟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如果欧方排除所有外部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繁荣。此外,还有关于高新技术出口管制的议论。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告诉我,中欧科技合作是双向互惠的,阻止与中方开展科技合作不仅不利于中国,欧盟也会遭受损失。
另一件事是对外投资审查,这已远远超出“去风险”范畴。禁止对其他国家投资怎么能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或“去风险”呢?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放弃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还能兴旺多久?很高兴看到不少成员国正在欧委会官员相关做法。希望常识和理性最终能够占据上风。我们愿与欧盟实现合作共赢。限制相互投资和高科技出口将造成双输,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这种局面。
我还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与欧盟的关系。当前,世界进入动荡期,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我们认为,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
彭博社:中国也有自给自足政策,习主席经常谈到要“自力更生”,中欧的做法如出一辙。这应该是各国主权的一部分。
傅聪:每个国家都需要考虑自身安全,这没有问题,问题是把界限划在哪里。我们确实需要加大自力更生。美国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正在切断某些领域的对华供应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光刻机。面对“断供”,中国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我们当然需要强调自力更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与他国合作。
外界对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存在疑虑。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发展经济必然首先依靠自身市场。习主席多次指出,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我们正在采取各种举措吸引外资,最新例子是给予欧洲七国免签待遇。我们愿为更多游客和商务人士来华提供便利。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还出台了许多措施,改善外国投资者的营商环境。
再举一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进博会,为潜在的外国投资者和出口商提供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这是一个年度展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美国企业也很踊跃。中国并没有与世隔绝,闭关锁国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彭博社:你提到了光刻机。很明显,荷兰服从了美方压力。你是否担心欧盟在更大范围采取此类做法?
傅聪:确实。欧盟委员会正就出口管制提出建议,想在欧盟层面推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信号,将阻碍双方科技和经济合作,以及欧洲企业发展进步。相信大家都清楚,荷兰阿斯麦公司高管对限制对华出口颇有怨言。没有中国市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地位还能维持多久。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
傅聪:欧盟方面确有此呼声,我不想排除这个可能。现在享受免签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多。我对此保持乐观。